<form id="q4gkc"></form>

      <nobr id="q4gkc"><th id="q4gkc"></th></nobr>
    1. <tbody id="q4gkc"></tbody>

      <nav id="q4gkc"><optgroup id="q4gkc"></optgroup></nav>

      首頁 > 今日觀察 > 正文

      【財經分析】重慶小面:從特色地方美食到實現產業化有多遠

      新華財經|2022年09月29日
      閱讀量:

      重慶小面目前在政府層面上獲得支持多多,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這一鏈條只有真正產生利潤,才能做大產業,也只有當預包裝產品在品質方面超過大多數門店制作的小面,才能迎來更大的市場。

      新華財經重慶9月29日電(記者王松濤)隨著消費升級和新零售業態的發展,柳州螺絲粉、武漢熱干面等美食預包裝食品在線上銷售增長迅速,發展成當地的大產業,而重慶小面如此受歡迎的美食名片為何沒形成一個大產業,這一現象說明并不是每一種特色食品最后都必然形成一個大產業,特色食品的工業化路徑和規律仍有很多地方需要分析和總結。

      預包裝產品價格高,銷售額不到手工作坊的零頭

      重慶現有小面門店8.4萬家,日均銷售小面1200多萬碗,年產值達400多億元。但是,方便快捷的預包裝產品的銷售額卻不到10億元,這一數字凸顯了重慶小面的產業化尚未實現。

      相比之下,同為特色食品的柳州螺螄粉就表現優秀,僅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的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柳州螺螄粉銷售已達105.6億元,同期重慶小面銷售只有其十分之一。業內人士認為,重慶小面的線上市場熱度還不夠,在渠道推廣、資本支持、消費群體擴大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所以銷量上不來。這實際上只是原因之一。

      重慶秦云老太婆攤攤面曾因入選央視“舌尖上中國”的欄目而聲名鵲起。董事長秦云表示,他試圖把重慶小面做成方便面那樣的產品推向全國,無奈上下游產業不成熟,最終產品在價格上沒有很大優勢。他向記者展示的幾個預包裝食品都在20多元一份,雖然包裝很精致,味道也不錯,但價格還是限制了很多普通消費者。

      重慶大渡口區區長張國智說,重慶小面具有廣泛的市場識別度和接受度,在預包裝產品方面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和巨大的市場潛力。2021年3月由大渡口區政府、市農業農村委、市商務委和阿里巴巴集團聯合舉辦“品重慶小面·促消費興農”活動中,直播團隊不到10分鐘就銷售30萬袋重慶小面。

      她還援引一組數據說明重慶小面產業化的意義:每銷售1億元的小面就能直接帶動面粉銷售1000噸,辣椒銷售400噸,花椒銷售50噸,菜籽油銷售1000噸,榨菜銷售50噸。

      實際上,在最新的重慶小面品牌排名中,前十大品牌都還不是重慶生產的,重慶產的重慶小面只占全部品牌銷量的五分之一,無疑這是重慶食品產業的一個尷尬數據。

      重慶小面產業化受到四個因素制約

      業內人士認為,重慶小面做成大產業尚有四個制約因素。一是經營模式限制了產業規模。重慶小面屬于傳統的“即煮即食”型中式快餐,400多億元的年產值以手工作坊為主,工業化水平不高。如果成本降不下來,市場營銷手段又跟不上,則較難打開外地市場,更難以擴大產業規模。

      二是區域品牌導致重慶小面的品牌保護難度較大。重慶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處處長石甜認為,制作重慶小面的原材料并非只有本地生產才能做出這種味道,用地理標準證明商標的難度很大,只有申請區域品牌。由于重慶地域大,人文和環境特征多樣,這給重慶小面打造區域品牌帶來一定制約。

      三是缺乏統一標準使重慶小面品質難以保證。目前,重慶小面既無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也無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大多由重慶小面生產企業各自選擇執行標準,有的采用半干面國家標準,有的采用方便食品標準等。其中的調料既有執行國家標準,也有執行企業標準,每個調料包標準不盡相同。不同企業的原料、輔料和生產加工標準都存在差異,導致重慶小面的統一品質難以保證。

      四是產業鏈和供應鏈較為松散,易出現供應波動問題。面品主要來自河南河北,澆頭主要來自湖北廣西,調味料主要來自四川貴州。一些生產企業曾多次面臨面品、澆頭、調味料等供應波動問題。銷量將來如果打開,產業鏈不完善的問題會更加突出,甚至可能出現產銷脫節的情況。

      多管齊下,使出渾身解數還看日后效果

      重慶近年意識到要把重慶小面產業化,走工業化生產的路子,為此重慶市經信委牽頭成立了重慶小面工業化發展領導小組,出臺專門的文件,提出重慶小面工業化的目標和方案,從標準認證體系、區域品牌建設、研發創新能力、龍頭企業培育、產業集群發展、電商渠道推廣等六個方面劃出了任務,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重慶還多次組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知識產權局及市小面協會、小面企業、電商服務機構等赴外地考察,研究論證重慶小面產業化的發展路徑。重慶大渡口區被選作先行先試建設重慶小面產業園,探索重慶小面工業化發展新模式,重點發展市場營銷、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總部經濟、共享標桿工廠等附加值高業態,以期帶動重慶小面全產業鏈發展。

      重慶市經信委等相關部門還專題研討重慶小面預包裝食品商標注冊問題,篩選出12種圖形商標方案,指定市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為主體,按照程序提出商標注冊申請,同時配套起草了預包裝食品區域品牌管理辦法,支持在天貓電商平臺開設重慶小面官方旗艦店,打造重慶小面線上宣傳窗口和銷售平臺,并撥出3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重慶小面工業化宣傳。

      重慶市商務委也通過了重慶小面的首個地方標準《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支持重慶市小面協會啟動制定《重慶小面門店經營服務規范》地方標準,規范經營服務行為。市經濟信息委將標準認證體系建設作為推動重慶小面重慶造的重要抓手,發布重慶小面的團體標準,引導企業依據團體標準制定企業標準,同時著手制定重慶小面生產工藝規范地方標準。

      重慶近年來著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產業升級,對重慶小面工業化過程自然也十分注重科技賦能,要求大渡口重慶小面產業園要建設高質量、高標準重慶小面生產智能共享工廠,打造重慶小面工業化智能化生產標桿。還鼓勵井谷元等相關食品企業瞄準國際國內方便速食領域,引進掌握干面、半干面生產先進工藝,開展風味還原、產品保質期等工業化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人群開發多元化產品,擴大重慶小面的受眾面。

      秦云等業內人士認為,重慶市相關部門目前在發展小面產業方面已是竭盡全力,不少舉措可圈可點。如果將來重慶小面因此做成了一個大產業,重慶的上述舉措不失為一套具有推廣價值的方法。

      重慶市經信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說,重慶小面目前在政府層面上獲得支持多多,但產業發展還有其內在規律,不僅要培育打造產業鏈供應鏈,更重要的是整個產業鏈供應鏈的優化,這一鏈條只有真正產生利潤,才能做大產業,也只有當預包裝產品在品質方面超過大多數門店制作的小面,才能迎來更大的市場。


      編輯:曹煜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