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嘴發布】重慶全域入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六部委印發《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受訪專家指出,重慶建設具備“四大特色”,方案將對重慶的綠色產業發展起到實打實的引領、支撐、加速作用。
新華財經重慶8月26日電(談瑞、曹煜)近日,經國務院同意,人民銀行等六部委印發《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由此,重慶全域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受訪專家指出,重慶建設具備“四大特色”,方案將對重慶的綠色產業發展起到實打實的引領、支撐、加速作用。
一脈相承又獨具“四大特色”
近年來,人民銀行已陸續指導浙江、江西、廣東、貴州、甘肅和新疆等六?。▍^)的九地設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開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在這些地區,綠色金融近年來取得快速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九地綠色貸款余額達1.1萬億元,占九地全部貸款余額的11.7%;綠色債券余額達2388.3億元,同比增長41%。
江北嘴江灘公園三洞橋段消落帶治理(江北嘴中央商務區管委辦供圖)
與上述六?。▍^)九地相比,此次重慶成為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有何新的亮點?
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黨委書記、主任馬天祿表示,重慶市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的基本內涵與其一脈相承,但又有自身鮮明特點,主要體現為四個方面:
一是全域覆蓋。重慶是以省級行政區劃全域覆蓋的綠色金融改革試驗區,經濟體量大,產業結構綜合性強,囊括了能源、工業、交通、建筑等主要高排放產業,具有很強的示范意義。同時,秉承“因地制宜、一區一策”原則,結合轄區資源稟賦和產業轉型實際,著力打造“核心區+重點區+特色區”錯位發展、各具特色的綠色金融發展格局。
二是雙碳導向。重慶是首次在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提出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的省級經濟體,更加重視整體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新舉措。
三是產融協同。強調推動綠色產業和綠色金融協同發展,著力打造綠色金融與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能源、綠色農林等綠色產業協同發展的“1+N”綠色產業體系。
四是科技賦能。堅持數字化發展方向,強調構建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技術支撐的“長江綠融通”綠色金融大數據綜合服務系統等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全面打通綠色金融發展信息壁壘,實現綠色金融信息的開放共享和安全整合,助推金融科技與綠色金融深度融合發展,提高金融資源綠色化配置效率。
綠色產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重慶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勝表示,方案的出臺對重慶綠色產業的發展將起到實打實的引領、支撐、加速作用。
方案明確主要目標為:經過5年左右努力,在重慶市基本建立組織多元、產品豐富、政策有力、市場運行安全高效的綠色金融體系。
王勝認為,首先,綠色產業融資方面,方案提供了更為有力、更加有效的政策保障——讓需要解決資金燃眉之急的綠色產業主體看到了希望,有了“尚方寶劍”的金融機構將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綠色金融業務。
其次,綠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方面,方案指明了方向、平臺和突破口。圍繞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緊扣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這一主線,方案把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作為主攻方向,并針對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綠色農業與旅游康養等行業,明確了相應先行先試區域,從金融視角、用市場理念指明重慶綠色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具體抓手。
再次,產業生態方面,方案為重慶綠色產業厚植發展土壤、營造良好產業生態夯實了基礎。綠色金融數字化基礎設施、國際國內合作、綠色金融人才引進培養、綠色金融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措施,對于增進重慶綠色產業發展后勁極其重要。
農業銀行重慶分行副行長鄭穎表示,重慶全域入圍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金融機構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支持區域經濟綠色轉型的有效路徑提供了有力政策指引和支持。未來農行將聚焦重點領域,以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六類重點領域作為投放重點,兼顧發展綠色貿易融資和環境權益融資,助力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項目融資支持,推動各領域綠色信貸高質量發展。
有為政府+有效市場
重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保護長江、維護三峽庫區生態安全意義重大。王勝認為,重慶的生態建設、綠色發展,很重要的一條是要發揮好市場機制作用,讓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銜接、協同互補。以當前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雙碳戰略為例,方案明確提出“發展農林行業碳匯,探索碳資產配額回購、核證自愿減排量置換等融資業務”,一旦能形成一整套能走通、可復制的經驗,將會在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出示范作用,加快中國碳達峰、碳中和進程。
生態修復后的廣陽島已成為重慶生態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重慶廣陽島綠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王勝表示,對金融機構,尤其是地方法人金融機構而言,更應多方面加強改革創新。綠色金融新賽道正在孕育無限商機,金融機構應強化掌門人綠色機遇意識,著力培養懂綠色、知市場、精資本的業務人才隊伍;此外,應加大綠色金融產品開發力度,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合作,細分產業行業和綠色領域,找準行業企業融資難點、痛點來科學設計金融產品,推行金融產品互認互批;最后,還要未雨綢繆,防范綠色金融泡沫,如借助“長江綠融通”平臺,鼓勵企業開展ESG披露,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手段開展綠色金融泡沫監管。
重慶市江北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陶世祥表示,江北區具備良好的現代金融業基礎,方案為江北深入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明確方向和具體指引,為江北嘴金融城功能提升,加快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核心承載區提供了重要機遇。江北區將按照方案要求,充分發揮金融機構和金融功能“雙集聚”的優勢,加強政策引導,不斷探索創新,支持金融更好地服務綠色低碳產業和生態保護,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編輯:蔣春林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