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q4gkc"></form>

      <nobr id="q4gkc"><th id="q4gkc"></th></nobr>
    1. <tbody id="q4gkc"></tbody>

      <nav id="q4gkc"><optgroup id="q4gkc"></optgroup></nav>

      首頁 > 今日觀察 > 正文

      【新華財經調查】通策醫療業績失速身陷違規 市值一年多蒸發近千億

      新華財經|2022年08月26日
      閱讀量:

      通策醫療股價在過去一年多已跌逾70%,市值蒸發近千億元。實控人與上市公司之間關聯往來頻繁,“耗光”全部家底收購和仁科技令市場費解。此外,省外擴張至今未見明顯起色,通策醫療業務仍困于浙江省內。

      新華財經北京8月26日電(記者閆鵬 張斯文)種植牙集采尚未全面實施,“牙茅”通策醫療業績已失速。近日,通策醫療披露年中業績,歸母凈利潤罕見下滑15.73%。

      在業績披露之際,通策醫療因關聯交易未披露、財務資助及投資出資披露不準確、上市公司獨立性欠缺三項違規,被浙江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

      事實上,通策醫療股價在過去一年多已跌逾70%,市值蒸發近千億元。實控人與上市公司之間關聯往來頻繁,“耗光”全部家底收購和仁科技令市場費解。此外,省外擴張至今未見明顯起色,通策醫療業務仍困于浙江省內。

      業績罕見出現負增長 股價一年多跌逾70%

      8月22日晚間,“牙茅”通策醫療發布2022年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13.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0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96億元,同比下降15.73%。作為公募基金重倉“大白馬”,通策醫療業績歷來鮮有負增長。

      2004年,通策醫療借殼北京中燕上市,三年后完成資產重組和股權分置改革,自此一直以口腔醫療服務為主業。從歷史數據看,通策醫療歸母凈利潤僅在2020年一季度為負,過去5年歸母凈利率增長率分別為59.05%、53.34%、39.44%、5.69%、42.67%。

      對今年上半年利潤負增長,通策醫療歸于三大原因:一是受疫情影響,所轄醫院反復停診、限流;二是蒲公英分院目前處于籌建或培育期,凈利潤率僅為5.5%,拉低了整體利潤率;三是公司儲備人才導致人力成本支出攀升。

      實際上,在本次中報業績發布前一個多月,通策醫療股價已由反彈轉為下跌。8月中旬后,通策醫療股價加速下跌,而這與一則文件通知有關。

      8月12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發布《關于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的通知》,決定全面開展口腔種植收費和醫療服務價格調查登記工作。這次“摸底”被業內視為種植牙集采的預備動作。

      此前,寧波、蚌埠已率先探索種植牙集采及醫保限價工作。據安信證券統計,在經過集中議價談判后,蚌埠市種植牙材料費用平均降幅84.17%,同時三級醫院種植牙項目限價不高于2200元/顆,“一降一限”讓種植醫療服務項目最高降幅達82%以上。換言之,種植牙等口腔服務業務或將告別高毛利時代。

      從營收結構看,通策醫療分為種植、正畸、兒科、修復、大綜合五大科室。種植業務占總營收比重為18%,但發展勢頭迅猛,同比增速力壓其他四大業務。對于種植牙集采帶來的影響,通策醫療在最新機構調研紀中表示,公司在低端、中端、高端多個層次的種植牙項目上都有布局,能夠適應各種新變化。

      1661404817656.png

      圖:2022年通策醫療主要口腔診療業務構成情況(單位: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種植牙集采對通策醫療實際影響尚未可知,但自去年7月高點以來,截至8月24日收盤,通策醫療股價至今已暴跌近72%,市值蒸發972億元。

      上市公司獨立性欠缺 實控人關聯往來頻繁

      在業績罕見負增長之際,通策醫療也陷入多事之秋。公司及實控人呂建明等因存在多項違規,被浙江證監局采取責令改正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8月22日,在中報業績披露當日,通策醫療公告收到浙江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經查,通策醫療存在關聯交易未披露、財務資助及投資出資情況披露不準確和上市公司獨立性欠缺三項違規事項。

      決定書中顯示,2021年10月19日至12月30日期間,公司與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存在14320萬元非經營性資金往來,但未按規定履行決策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公司印章管理、人員、資金管理、資產管理均未獨立于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導致上市公司獨立性欠缺。

      事實上,通策醫療與實控人控制企業之間的關聯往來較為頻繁,不僅存在非經營財務資助及關聯方共同投資,且實控人曾計劃將其體外資產高溢價轉讓給通策醫療,前段時間主導的和仁科技的收購也令市場頗為費解。

      5月15日,通策醫療公告稱,擬通過支付現金方式受讓杭州本地醫療信息軟件公司和仁科技7880萬股(約占總股份的29.75%),交易金額為7.69億元。在交易完成后,通策醫療將成為和仁科技第一大股東。

      中報顯示,通策醫療賬面上貨幣資金僅為7.55億元。這意味著,通策醫療需要“耗光”全部家底收購和仁科技。雖然收購款可分三期支付,但需在6個月內支付完成。據新華財經了解,過去三年和仁科技營收基本陷入停滯狀態,市場對通策醫療此次“滿倉”押注并不買賬。收購公告發布后隔日,通策醫療收盤跌7.67%。

      根據通策醫療公開信息,公司計劃將所有信息部門剝離給科技,同時考慮逐步將培養的除口腔以外的其他??贫紕冸x到和仁科技,讓和仁科技進入“數字化醫院建設一體化解決方案”的科技板塊+“眼耳鼻喉等??漆t療服務”的醫院板塊的雙主業運營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眼耳鼻喉等??茦I務都在通策醫療體外,屬于通策集團旗下資產。七年前實控人曾計劃將其他體外資產賣給上市公司,但最終在愈發嚴格的監管環境中終止。

      據悉,2015年11月,通策醫療拋出關聯交易預案,擬作價50.51億元收購海駿科技95.67%股權及嬴湖創造、嬴湖共享各90%財產份額,而呂建明為海駿科技實際控制人。經評估,海駿科技股東權益預估值為50.61億元,預估增值率高達427.19%。2016年5月,此次被市場視為高溢價收購的重大資產重組宣告終止。

      業務向省外擴張受困 同行區域競爭壓力大

      多年來,通策醫療通過“區域總院+分院”模式向省內尋求深度、向省外尋求廣度,市場過往對其給予較高估值亦是看重其省外拓展潛力。但從目前情況看,通策醫療業務仍困于浙江省內。

      中報數據顯示,通策醫療以杭州口腔醫院起家,公司目前擁有已營業口腔醫療機構65家,超過90%的收入來自浙江省內,省外占比和擴張均較為有限,而且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不進反退”情況。

      XxjccbC007006_20220825_CBMSN0A002.png

      圖:通策醫療浙江省內外口腔醫療服務收入構成(單位:億元)

      據新華財經了解,通策醫療計劃在省外通過打造“存濟”品牌擴張至全國,目前已投資新建武漢、重慶、西安、成都等大型口腔醫院,每家體量均相當于杭州口腔醫院中心醫院。根據此前公告,武漢存濟口腔醫院從建設到運營處于領頭地位,在2021年營收1億元左右,剛剛實現盈虧平衡。

      為何通策醫療在省外擴張“雷聲大雨點小”?相對于眼鼻喉等專業,牙科行業進入門檻低,全國牙科單體診所林立,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分散。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20年牙科行業整體規模約為1628億元,從營收來看,通策醫療、拜博口腔、瑞爾集團等頭部企業市占率均不足2.5%。

      從國內口腔民營醫院布局來看,2022年3月瑞爾集團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牙博士、中國口腔醫療集團相繼已遞交招股書。通策醫療的大本營在浙江省,華美牙科門店主要集中在四川、可恩口腔在山東、牙博士在江蘇、恒倫口腔在山西、德倫口腔在廣東,全國范圍內缺乏知名民營口腔連鎖品牌。

      實際上,參考其他民營口腔連鎖醫院經驗,在擴張階段,新設立的醫院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和費用支出,并且醫療機構建設具有一定運營周期,需要時間來進行基礎建設和市場開拓。

      以可恩口腔為例,2012年公司營收1527萬元,凈利潤率為13.4%。2014年在新三板掛牌后,公司隨之開啟擴張之路,2019年時營收一度高達3.04億元,但凈利潤卻虧損至1680萬。表現在財務數據上,口腔連鎖醫院往往呈現出“兩高”,即管理費用率高、銷售費用率高。

      相比之下,通策醫療一直以來的優勢在于“三費”控制,2022年上半年通策醫療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合計占營收比重為11.31%,低于瑞爾集團、牙博士等口腔連鎖醫院。但需注意的是,隨著業務向省外擴張,通策醫療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三費”支出也可能隨之增加。


      編輯:丁晶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新華財經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傳播矩陣
      '); }
      支付成功!
      支付未成功